鎂Magnesium是現代人極易缺乏的礦物質之一,如果時常感到無故的焦慮、憂鬱,或是常常偏頭痛,有經前症候群、經痛、痙攣、肌肉痛,或是有骨質疏鬆、腎結石等問題,甚至是腹部肥胖、胰島素阻抗,可能都與鎂的缺乏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。 本書《鎂的奇蹟》作者是Carolyn Dean ,是醫學博士,同時也是自然療法、針灸、順勢療法、草藥的認證臨床營養師。Eva自行補充各種不同型式的鎂化合物已經至少5年了,跟著Eva一起看看《鎂的奇蹟》這本書裡還說了些什麼吧!(生病還是要看醫生喔,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補充只能改善亞健康症狀。)

鎂的缺乏症

為了不要像教科書一樣照本宣科,Eva以下只寫出現代人比較常聽到的文明病,一起掃描一下我們有沒有很文明吧!

鎂的缺乏症大致有:胃酸逆流、腎上腺疲勞(壓力、焦慮)、焦慮與恐慌感、憂鬱氣喘、疲勞、關節炎、血塊、腸道蠕動緩慢、膽固醇過高、頭痛、偏頭痛、消化不良、高血壓、低血糖、發炎、失眠、腸躁症、肌肉骨骼問題(肌肉痙攣、慢性頸部與背部疼痛、纖維組織炎、纖維肌痛)、神經問題(灼熱、針刺、肌肉無力、麻木、暈眩、敏感)、婦科問題(經前症候群、痛經、不孕)、骨質疏鬆、蛀牙、注意力缺乏、手腳冰冷、腿部、足部抽筋、加速老化等。

身體裡要有多少鎂才夠

檢測血清中的鎂無法如實反映缺鎂的狀態,檢測紅血球中的鎂才是較準確的。鎂紅血球計數檢驗應該達到4.2~6.9 mg/dL,或是2.4~2.57 mmol/L,或是3.37~5.77 mEq/L才是正常值。如果覺得自己有好幾個上面所提到的亞健康症狀,可以到醫事檢驗所指定抽血檢驗「鎂紅血球計數」,看看是不是缺鎂引發的問題。作者提到,有注意力缺乏症的兒童,血清中的鎂檢測出來是正常的,但是鎂紅血球計數皆偏低。

為什麼現代人會缺鎂

現代土壤普遍缺鎂

首先,土壤中必須有礦物質,植物內才會有礦物質,我們才有天然的鎂來源。

而農夫除去雜草與害蟲的同時,也造成土壤中缺乏有益的細菌,使植物無法順利吸收養分,植物因此變得脆弱,也沒有足夠的營養。

農夫施肥使用含鉀肥料,也會造成植物吸收過多的鉀,而造成植物的鈣、鎂含量過低。

酸雨中含有硝酸,侵蝕土壤,導致土壤酸化,土壤中的鎂與鈣會用以中和硝酸的酸性,消耗土壤中的鈣鎂含量,致使土壤中的氧化鋁、硝酸產生作用,進而取代植物中的鈣與鎂。

也有農夫嘗試以石灰(氧化鈣的產物)解決土壤酸化的問題,然而此舉也會導致鈣鎂的交互作用,而使鎂流失。

食物的加工過程造成鎂的流失

富含鎂的堅果或種籽榨油時,鎂會流失;麥類殺菌與除去糠皮,製成麵粉的過程,鎂會流失;從糖蜜中萃取出白糖的過程,鎂會流失;蔬菜川燙後食用,鎂也因此流失到水中。

胃酸不足或服用制酸劑會阻礙鎂的吸收

壓力可能會造成胃酸分泌不足,無法將大自然中存在的鎂化合物,分解成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「鎂離子」,而直接影響礦物質的吸收,且缺鎂也會導致胃酸減少分泌。現代人也時常有胃酸過多、火燒心的症狀,未經醫生診斷就自行服用制酸劑(胃乳、胃藥),更影響鎂的吸收,甚至有些制酸劑的型態會導致鎂直接排出體外。

※作者提到,火燒心的原因之一,是因為糖份在胃中醱酵,造成胰臟中的酵素從小腸跑到胃裡。

有些食物也會阻礙鎂的吸收

有證據顯示,高蛋白質飲食會阻礙鎂的吸收,此外,茶裡的單寧酸、菠菜與甜菜中的草酸、種子種皮麥麩中的植酸,都會阻礙鎂(與其他礦物質)的吸收。所以,如果要喝茶,盡量不要喝濃茶;如果要吃菠菜與甜菜,不要打在生菜汁裡,要烹煮過後再食用,這我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做到;但是如果攝取豆類或含有植酸的植物,例如黃豆,並沒有辦法透過烹煮來去除植酸,只能透過醱酵來去除,例如做成味噌或天貝(印尼的傳統醱酵食品)。

所以,飲食中如果蛋白質攝取量很大,或是時常喝到茶類,常吃豆製品(豆漿、豆腐),就有可能需要額外補充鎂。

此外,過多的糖、汽水中的磷酸、酒精等,也都會使身體缺鎂。

服用藥物消耗體內的鎂

例如服用避孕藥、額外補充胰島素、支氣管擴張劑、尼古丁、腎上腺皮質固醇、利尿劑等,皆可能因藥物與鎂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缺鎂。

氟化物干擾鎂的生物活性

氟化物會與鎂結合,因此影響鎂的吸收,因此作者相當反對美國現在在水中加氟化物的政策,為了預防蛀牙,而導致體內的鎂含量下降,引發各種鎂的缺乏症,是否得不償失呢。如果有在牙齒塗氟、有使用含氟牙膏的人,要特別注意自己身體是否出現鎂的缺乏症。

運動會消耗鎂

運動時,會對身體造成壓力,特別是像長跑選手,遇到撞牆期時,體內會有腎上腺素釋出,助我們突破撞牆期,但也就是這種時刻,鎂的消耗量特別大。從另一方面來講,補充鎂也有助於運動員的運動表現。

鎂的功能

調節鈣質的運送、維護骨骼健康、避免結石

若要預防骨質疏鬆,鎂與鈣同樣重要。鎂能夠使鈣溶於血液,以免形成結晶,進而避免腎臟結石。實際上的機制作用很複雜,Eva簡要的整理就是,鎂能幫助鈣質去到對的地方。

維持腦部健康

腦部中,對學習及記憶力相當重要的受器,必須仰賴鎂才能運作,腦脊髓液中,需有足夠的鎂,才能夠讓學習與記憶的受器維持活躍。

鎂的存在還能透過與重金屬的結合,將重金屬排出體外,藉此保護腦細胞不受鋁、鈹、鎘、汞的重金屬的影響,鎂也會排除鋁的吸收,而現代醫學指出鋁可能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。

書中也提到,鎂是保護腦部不受物理、化學傷害,且無副作用的廉價聰明藥。

避免不正常老化

透過在皮膚上塗抹鎂油,經皮吸收後,能增加體內抗老荷爾蒙DHEA的含量。實驗結果顯示,在鎂相當低的情況下,體內自由基的生成速度會變成2倍。缺鎂會對神經肌肉、心血管、內分泌、免疫系統、抗壓、抗老化能力、腎臟、骨骼等造成綜合的影響,因而最終導致壽命減短。實驗結果顯示,長期缺乏鎂會使老鼠減少壽命。且人體吸收鎂的能力會因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。

Eva這幾年也有在國外電商購買鎂油使用,喜歡加在泡腳的水裡,或是塗抹在後背、腿部。因為鎂油雖然看起來是油油的質地,然而卻沒有任何油脂的成分,是純天然的礦物質成分,塗上皮膚之後感覺皮膚會有乾澀的感覺,所以不會想塗抹在容易感覺乾燥的部位。

調節受荷爾蒙影響的症狀

一項紅血球含鎂量的檢驗結果顯示,有經前症候群的女性,體內含鎂量皆偏低。因為在月經週期第三週開始,體內黃體素的濃度達到最高,鎂離子與血清鎂的值也大幅降低,而引發鈣鎂失衡,導致鎂的缺乏症,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經前症候群。其中,經前偏頭痛的原因就是因為鎂離子降低,腦血管痙攣所致。因此,作者建議在經期前就開始補充鎂。

Eva自己的經驗是,如果經期前忘了持續補充鎂,就很容易痛經,而痛經之後,緊急補充鎂,對Eva也是有效的,小腹真的會比較不痛,經期中也不會頭痛了,血塊也減少很多。Eva在青春期也是會痛經痛到想吐、痛到無法起身的人,在開始補充鎂之後,已經多年不需要吃止痛藥了。(在這裡要提醒女孩們,如果會經痛,還是要乖乖看醫生吃藥喔,Eva聽過醫生說,為了不吃藥而忍住經痛,是有可能對腦部造成傷害的)

維持心臟健康

全身器官中,心臟的鎂含量是最高的,換言之,缺鎂的問題越嚴重,就越容易罹患心臟病。目前普遍認為檢測心臟病最有效的指標是C反應蛋白,最佳的C反應蛋白應低於6 mg/L。有一篇研究發現每天補充鎂,相較於抗發炎藥物,更能夠有效降低C反應蛋白。

現代人的迷思

抽筋、骨鬆、失眠,補鈣就對了?

Eva私心覺得臺灣的保健食品都賣得太貴了,且代理商進口的品項也都很特定,例如維生素、葉黃素、鈣片等等,Eva還沒在實體店面看過單賣鎂的廠牌,因此國人比較沒有補充鎂的習慣,而代理商的廣告總是強調補鈣可以解決抽筋、骨鬆、失眠等問題,所以國人誤以為這些問題能夠透過單純補充鈣質來解決。然而,書中提到,飲食中的鈣鎂比最高不能超過2:1,最佳比例是鈣比鎂=1:1,盲目補充鈣的話,可能因為種種緣故,反而導致結石等後果,事實上,身體的鈉、鉀、鈣、鎂都需要達到平衡。

而要達到骨質的健康,除了補充鈣鎂以外,還需要補充維他命D(注意:過量的維他命D也會導致鎂的流失)、維他命K,且鎂也需要維生素B6、B12的輔助,才能對骨質健康發揮良效。

看完這篇文章後,我都吃鎂就好了?

當然鎂也不是那麼神通的,在不同的亞健康症狀中,自然醫學療法都有對應的補充營養,這個主題,Eva之後也會分享相關書籍的摘要。而且Eva很怕朋友們產生誤會,還是要強調一下,營養補充只能針對亞健康症狀(就是雖不是100%健康,但還沒到西醫認為生病的程度),如果身體已經出現不適症狀,還是要去看醫生喔!

如何補充鎂

透過食用富含鈣鎂的食物

堅果、種子、沙丁魚、高麗菜、花椰菜。富含鎂的食物還有小麥胚芽、杏仁、麥麩、腰果、啤酒酵母等等。

補充鎂的化合物,或胺基酸螯合鎂

其中,牛磺酸鎂、甘胺酸鎂、乳清酸鎂都是胺基酸螯合鎂,對於腸胃的刺激性較小,容易腹瀉之人可以選擇這些鎂的型態。牛磺酸鎂可以維持心臟的健康;蘋果酸鎂對於慢性疲勞、疼痛、纖維肌痛等亞健康症狀效果相當出色。

在餐與餐之間補充鎂是最好的,能讓鎂更容易被吸收,也不會阻礙食物消化(畢竟鎂本身是鹼性的礦物質,是可以當作制酸劑使用的)。大清早時,與傍晚時,是人體最缺鎂的時刻。

不要一次性的補充一整天所需的鎂,應該分為幾次補充,如果補充鎂之後發生腹瀉的情形,代表可能是一次補充太多了,必須調整為多次補充。

經皮吸收的鎂油

一名神經科醫師認為,要透過口服方式補充足量的鎂是十分困難的事,因為鎂有導致輕微腹瀉的效果,且鎂在腸道中的時間若小於12小時,效果會大打折扣,所以除了口服的鎂以外,還建議塗抹經皮吸收的鎂油。(稍早提過,Eva都把鎂油加在泡腳水裡泡腳,也會拿來塗抹在背部及腿部) 鎂油會讓皮膚有一點刺激感,或是搔癢感,塗抹之後30分鐘,鎂已經大致吸收,就可以用毛巾擦掉或是洗澡洗掉。

如何選擇鎂

人體最容易吸收的鎂依序為皮米鎂(ReMag)、靜脈注射鎂、鎂油,接下來是甘胺酸鎂、牛磺酸鎂、乳清酸鎂。而檸檬酸鎂的吸收度很接近第五名,卻是價格較低的型態,因此相當受歡迎。

氧化鎂、鹽酸鎂、碳酸鎂、硫酸鎂的生物利用性相當低,可作為瀉藥使用,不建議補充這些型式的鎂。

Eva補充鎂的習慣

Eva手上有乳清酸鎂、蘇糖酸鎂、甘胺酸鎂、蘋果酸鎂,每天起床及睡前,都會看心情服用其中一種鎂膠囊1顆(有效鎂含量大約在144毫克到200毫克之間)。早晨也會順便吃維他命D、K、B群、C,還有魚油。這些營養素都分別多少有助於鎂的吸收或利用。

經期前、經期中會在午餐前、晚餐前再多服用一顆鎂。

天冷或經期前後,Eva喜歡泡腳,也會買鎂油加在泡腳水中,這樣做其實是為了消耗不小心囤貨太多的鎂油,如果有價格上的考量,泡腳用的鎂可以買鎂鹽喔。

找鎂油可以點這裡(點擊連結並「無」獎勵回饋給Eva)

找鎂鹽可以點這裡(點擊連結並「無」獎勵回饋給Eva)

鎂要去哪裡買

Eva都是在iherb(點擊連結並「無」獎勵回饋給Eva)買營養補充品,大家買的時候要注意金額超過2000元就有機會被課購買金額的30%的關稅,但是即使每次都不超過2000元,依據相關法規,每半年(1至6月、7至12月)仍只享有6次免稅的優惠喔。

這兩天,是Eva第三次閱讀本書。Eva沒有營養師證照,也不是醫師,只是在大學時期,曾經到生命科學系選修了該系上下學期各3學分的必修營養學之後,對營養學開始有了興趣,就開始了閱讀生理、營養相關書籍的習慣,必要時偶爾也會閱讀國外的學術文獻,但是學海無涯,Eva還在努力划行中。Eva的讀後心得是,這本書很適合有一些文明病的現代人買來放在家裡當作寶典,雖然Eva已經盡量簡要詳實地分享本書的摘要,但是有很多營養補充的細節、鎂缺乏症的相關機制等,因為考量閱讀本文的順暢感,沒有全部寫進來,期待大家閱讀後與Eva討論喔!

1 Comment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